对于很多人来说,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,无非是“久旱逢甘露,它乡遇故知。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。
高考是一场漫长的成人礼。这场战役无论结果如何,只要曾经奋力拼搏,在当时,在此刻,在我们一生中,都将成为只要一想起,浑身就充满力量的事情!
很久很久之后我们或许才发现,我们再也不会和千千万万的拥有同一目标的人,坐在一个地方拼命努力;再不会为了一个目标如此执着奋不顾身;再也不会拥有一群既是对手又是相知相惜的朋友。
这段时光,永不再来,是我们难以忘怀这段岁月的原因。
你不会写诗就去高考??
所以也有一句 诗增酒魂、酒增诗趣。
那你多半当不了进士,我们只能称你一声壮士。
像类似于“浅谈大唐的绿水青山”
张九龄出身寒门庶族,小时候非常聪明,七岁就能写诗了。
再说,唐德宗贞元九年。那年考生人才济济,有刘禹锡,有柳宗元。
那一年考诗的题目,叫做《风光草际浮》。
结尾写:
玉人如不见,沦弃即千秋。
抒发怀才不遇、千古伤心之感慨,余味无穷。那一年,白居易进士及第。
白居易刘禹锡他们遇到的题目,不是偶然的。来列举一些,大家感受一下唐朝的出题老师们多么文艺:
《夜雨滴空阶》,简直就是琼瑶阿姨的新剧;
《早春残雪》,满满溢出屏幕的50年代爱情剧的即视感;
《七月流火》,源自《诗经》,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一之日觱发,二之日栗烈;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?三之日于耜,四之日举趾。同我妇子,馌彼南亩。田畯至喜。”
我们提到的这些是礼部省试的题,这些地方的老师们文艺一点、感性一点,还好理解。
可是再看州府试,也就相当于我们的高考地方选拔赛,题目一样文艺得想流泪:
《秋夕闻新雁》《窗中列远岫 》《水始冰》《月中桂》《残月如新月》
看看最后这个题目,这是哪个文艺细菌一抖一地的老师出的题啊?
那么,人家唐朝的考生怎么作答的呢?
来看诗人郑谷交上去的《残月如新月》:
荣落何相似,初终却一般。
犹疑和夕照,谁信堕朝寒。
水木辉华别,诗家比象难。
佳人应误拜,栖鸟反求安。
“美不美?”“嗯。”
唐朝,每一个考霸的背后,都有一个文艺的出题老师。
比如王维。他参加选拔赛,遇到的题目是《清如玉壶冰》。
王维大笔一挥,得了解元。
还有一个考神,叫做祖咏的同学。
这哥们开元十二年去考试,拿到的题目又是文艺得要死的《望终南余雪》。
估计老师出题的时候正坐在长安办公室里,抬头一看,咦,终南山上还有雪!于是就出了这么个题。
到今21世纪,北京绝不会出个题:望香山余雪。别想了,没可能的。
而就在这一场考试里,祖咏写出了咏雪的传世名篇: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本来规定要写十二句,他写了四句就交卷。老师问原因,人家就说了俩字:“意尽!”
意思是,四句正好,我已经表达完了,不写了!老师也让他过了,给他进士。这要搁现在,你试试?
高考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,但绝不是唯一决定你命运的衡量。所以,考好了没有什么了不起,考的不好也无需灰心。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,无论你六月七八号的那张卷子答得怎么样,爱你的人依然爱你。